您的位置: 首页> 资讯 > 正文

为啥哪哪都爆满,还在到处说通缩?_热文

2023-04-21 00:03:23 来源:胖兔财经

自从2019年那趟欧洲之行后,三年多没休年假了,这次公司强制休假,于是开始溜达我想了很多年的河西走廊。总共得开三千多公里,比较赶也得七八天才能跑完,所以之前一直也没能下决心,疫情的时候终于想开了,还是要尽快把这事办了,不然说不定下一个三年也没了。


(相关资料图)

本来准备直接从北京开车过去,不过时间不太够,只好先飞到西宁,然后租辆越野绕着青甘大环线来一圈。文章写得比较仓促,大家凑合着看吧。

这段时间大家肯定有个感觉魔幻的地方,好像全网都在说通缩,可是现实里走到哪,都人山人海,比如我问了下,西宁那边的租车行说是车已经租光了,五一要大幅涨价,但是依旧供不应求。

前几天CPI数据一出来,大家一看果然不咋地,消费确实有点萎靡。这事除了前段时间一直在说得信心的事,我理解这事还是跟房地产有关。

很多人经常说,“钱都买房了,消费怎么可能会好”,这话其实忘了一件事,房地产本身就是最大的消费。甚至可以说,除了出口(出口就是老外消费),没啥消费能跟房地产比规模。

你一年吃喝玩乐能花几个钱,可买套房动不动让你花光六个钱包,还让你背上30年的债,不仅把过去十几年攒的钱花了,也把未来的收入也集中到现在花了,这消费规模,啥东西能比?

而且老生常谈的事,你买房,并不是买一个钢筋水泥壳子,而是带动着上下游一堆产业,比如建筑、家电、装修等等,大家一买房,那些产业可就都能赚钱。

此外你买房的钱当中,差不多一半进了政府,成了政府的收入。这些钱大部分又投入了基建什么的,这客观上也会拉动钢筋水泥、石油化工、挖掘机等重工产业的消费。

还有一些不咋明显的,比如某做摄像头的龙头公司,基建好的时候他的股价高,基建不行的时候股价也不行。因为他的业务大头是卖给政府摄像头,比如大家上高速就能看到,每隔一段,就有那种架子,上边遍布测速、压线等摄像头,那也是政府开支的一部分。

现在各地房子卖不动,这些上下游都虚了。今天看了个数据,经济观察报说是截至4月16日,百强房企中,有43家披露了雇员和薪酬数据,其中35家的员工数量同比减少,累计减少了12.4万人。这只是整个产业链的一个小环节。

之前也反复说过,“刚需”这个问题本身也很魔幻,房价不涨,刚需们就会觉得早买早赔钱,不如再等等,然后一等发现果然省钱了,也就一直等着了。效果大家也看到了,各地无论是新房还是二手房都卖的不咋地。

以前丈母娘什么地逼着大家买房,现在随着舔狗们的觉醒,一些人下定决心不结婚不追妹子,丈母娘的心态也变了。现在大部分丈母娘最担心的不是房子的事,而是有个靠谱的就嫁了吧,只要人靠谱,房子的事再说,不行自己搭也行。

日常吃喝玩乐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开支占比是很低的,之前买房的那部分钱可不就进银行变存款了嘛。

这两天和我的一个领导聊了下,他说现在的这种状态,有点像2016年之前。

2016年对我国是个关键节点,在那之前尽管房价一直涨,但是大家观念里觉得涨得够多了吧,迟早要回调。那年直接翻了一倍之后,让一部分人的价值观直接被打碎了,有钱就买房,生怕自己在下一波地产狂飙中落了下风。

这种买房潮让接下来几年我国整体欣欣向荣,原因还是我上文说的,房地产对整个经济拉动太大了。

但是那种暴涨可能再也不会有了,至少全社会级别的普涨可能再也不会有了。绝大部分城市面临的,可能是漫长的回调,也就是说2017年可能是历史大顶,在此后几十年里,绝大部分人都得看着自己的房子越来越不值钱。更麻烦的是根本卖不出去,也就是说你们小区可能房价两万,可是如果你想挂着卖掉,发现需要挂很久很久,也不一定能卖掉。

此外,正如全国有钱人可能都会向一线聚集,每个城市老百姓想改善,都会向特定几个盘聚集。效果就是除了一线,其他地方可能都在长期阴跌。其他地方的跌也不是所有的都跌,可能有些小区一直死扛着,剩下的一直跌。

这个过程中,损失的还不只是房价,而是“财富效应”。在以前,经常说“资产三百万”,并不一定是你家真的能拿出来三百万的现金,而是说如果把房子卖了,就有三百万,既然有这么多钱,大家下个馆子什么的,也就没啥压力。 但是随着今后资产的萎缩,可能身价从300慢慢变成了200,又变成了100。伴随着这种贬值的,还有心态,进一步影响消费决策。

也就是说, 随着房地产趋势的改变,可能会有一波对社会观念的重塑。

1、几乎所有人的纸面财富量都在持续走低(实际变化可能不大,毕竟那套房子一直在那里);

2、年轻人追不动一线的房产,看不上其他城市的,也觉得其他城市可能持续走低,于是决定持币观望,大部分城市房产价格进一步走低;

3、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思考,这辈子难道活着就是为了一套房子?于是年轻人开始选择实现短期目标,而不是不断地延迟享受。

这是好事还是坏事呢?

悲喜交加吧。

最大的麻烦在于政府,刚才也说了,你买房子花的钱很大一部分进了政府财政,如果房子卖不出去,政府肯定就缺钱嘛,很多项目就没法开展了,甚至还得裁员保持收支平衡。这段时间有些省份已经开始裁掉编外人员,公务员的奖金也大幅减少,就是这种平衡收支的努力。

而且很多城市的基建也扩张不动了,那些没有地铁的城市,今后想建可能就比较难了,土木老哥们的处境进一步走弱,因为项目变少,利润丰厚的项目变得更少。

如果大家不再整天想着买房升值,房子也就升不动了,还会下跌。 这个世界好像就这样,当大家不做舔狗了,被舔的那东西立刻就调头向下。大家不再整天想着买房,慢慢存款多了,其他消费开支长期看应该是能起来的。

多出来的这部分钱,可能就投向了满足日常需求的领域,比如旅游,比如汽车,再比如日常电子消费品。

我们经常不是说产业升级嘛,其实能升级的产业绝大部分都集中在日常消费品领域,比如芯片什么的,咱们经常说的高端芯片,其实如果你平时用手机玩个抖音什么的,根本用不着太高端的芯片,那种可以玩大型3A游戏的手机才需要。

这些升级并不是国家使劲投资就完事了,更关键的是大家得花钱支持,消费才是创新真正的发动机,如果创新卖不出去,很快就夭折了。最明显的还有新能源车,所有人都知道重要,可是如果大家不花钱支持,很快那几家就全完了。

以前的钱都买了房,拿啥去支持那些新科技?今后房地产走弱,大家不再把买房当成第一件大事,反而房价会缓慢下降,到时候大家就可以腾出来更多的钱干别的。

最明显的就是汽车,如果不出意外,随着汽车的不断降价,中国将来的年轻人不一定有房,但是确定的是人人都有车,有钱开越野,没钱开五菱,都可以带你跋山涉水再把你带回来。

一旦有了车,又可以带动很多产业。比如我最近不是在西北大环线溜达嘛,这边很多景点以前连个村都算不上,简直是化外之地。但是随着私家车和自驾游的兴起,那边也有了相当的旅游产业。不出意外,今后西北可以靠能源和旅游业来振兴了。

所以今年大家好像都在说“通缩”,我有个不成熟的感觉,除了信心之外,应该更类似一种“换挡”。

以前太过依赖消费房地产,今后要往正常消费品上转换。这也是几乎所有发达国家走过的路,基建时代叠加房地产经济高歌猛进,等到该建的都建完了,慢慢恢复到3%左右的增速。经济也不再指望房地产,主要靠日常的消费品推动。

但是房地产之外的消费品实在是没法跟房地产比,所以呈现出了一种似乎烈火烹油,全国各地景区爆满,但是整体却不咋地的效果。跟之前那种“花大钱”相比,现在这些“爆满”,都是小钱。

为啥央行发了那么多钱,市场毫无反应?也不复杂,银行的钱都是贷款,现在老百姓的这些日常开销根本不需要贷款,挺过贷款买房的,确实没咋听说过贷款旅游的。所以那些钱进不了消费体系。只有房地产才需要那么多贷款。

不过这种“花小钱”明显要健康得多,而且可以迭代,可以进化,可以升级。

最明显的就是这两年兴起的无人机,如果不是这两年兴起的户外风潮,很难想象在北京这样六环内不准放无人机的城市怎么有那么多人会买无人机。

不要小看户外,在发达国家这是个大生意,甚至可以是支柱,很多家庭全年最大的开支都花在了全家一起出去玩。不出意外,新生代年轻人将来的开支大头也是每年出去玩。

此外这两天热议的淄博烧烤,很有可能是国内旅游业走向正规化的征兆,因为很多城市所谓的“转型”,唯一出路就是旅游业,尤其北方。越来越多的城市会加入“谁砸城市口碑,就砸谁的锅”行列,这种竞争会让我们的旅游业更加兴旺更加健康,进一步会催生大量的工作岗位,也会提升大家的旅游出行次数。

旅游兴起绝对是好事,说明大家心情不错而且有余钱,没有任何一个国家经济、科技很强老百姓却苦大仇深的,那种状态也不可持续。

至于一直说的“信心”,之前也说了,本质都是周期,大家也都知道这两年发生了啥打击了大家的信心,等到全社会意识到问题,做一些调整,慢慢信心又回来了。 这种周期性的波动在我们的历史上屡见不鲜,我们能挺过各种麻烦,主要也是决策跟着周期走,周期又影响决策。

如今的这种换挡,短期内是很痛苦的,比如房地产相关产业正在挤出人力,新产业还没发力,新能源尽管不错,但是国产新能源出口实在是没法看,现在依旧是在内部卷,所以大学生就业也比较难。不过鲸落万物生,消费产业才是真正的可持续战略,只能是慢慢熬过去。

文末,还是欢迎大家到西北旅游,山西的文化旅游,西北的雪山沙漠,绝对是世间少有,去的人多了,那些地方的政府再像淄博一样严格要求自己,长期看来能取代绝大部分境外游。当然也希望淄博等新势力不要学三亚和雪乡,好好做生意,别把辛苦建起来的牌子砸了。

关键词:

资讯
业界
企业
骑闻
产品
为啥哪哪都爆满,还在到处说通缩?_热文
为啥哪哪都爆满,还在到处说通缩?,买房,房价,政府,爆满,通缩,房地产,房产中介
2023-04-21
ai2022免安装绿色版_安装ai cs6错误代码16 环球新资讯
1、错误16是表示软件安装成功了。2、但系统不兼容。3、建议设置兼容模式或者以管理员身份运行即可。本
2023-04-20
华为孟晚舟:“数字化”是当前共识度最高、确定性最高的趋势|每日快讯
4月19日,华为副董事长、轮值董事长、CFO孟晚舟在2023华为全球分析师大会主题演讲中表示,“数字化”是共识
2023-04-20
环球滚动:沪电股份涨停 机构净买入1.68亿元
沪电股份(002463 SZ)股价今日涨停,截至收盘报26 07元,涨幅10 00%。龙虎榜数据显示,买入沪电股份金额最大
2023-04-20
全球滚动:《原神》七圣召唤雷电将军技能是什么
七圣召唤雷电将军是游戏原神中的卡牌人物。七圣召唤是《原神》更新的常驻卡牌玩法,很多小伙伴们不知道原神
2023-04-20
天天观天下!14万张免费赴港机票、多地免费巴士……五一旅游“薅羊毛”最新攻略来了
五一小长假即将来临,不少人已经订好机票酒店,准备旅游。在外出旅游的时候,也有不少羊毛可以“薅”,为了
2023-04-20
  中新网海口1月23日电(符宇群)海南省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23日在海口举行第二次全体会议。海南省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张毅在作报告
2022-01-24
  中新网太原1月23日电 (高雨晴 冉涌 张鹏宇)记者23日从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获悉,该公司冬奥保电应急发电队伍已到达河北张家口赛区,
2022-01-24
  中新网西宁1月23日电 (记者 李江宁)据青海省地震局23日消息,中国地震台网正式测定,北京时间2022年1月23日10时21分,在青海海西州德
2022-01-24
  中新网贵阳1月23日电 (周燕玲)对外开放,是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贵州正在召开的两会热点词汇,如何拓展海内外“朋友圈”助力贵州经济
2022-01-24
温馨生活好young 厦门推广文旅产品火爆全网
  中新网厦门1月23日电 (记者 杨伏山)“冬日暖阳厦门好young”福建省内宣传推广线下活动22日精彩收官。主办方称,本次活动火爆全网及福
2022-01-24
宁夏非遗传承人:刻刀里的守正创新更有“年味”
  (新春见闻)宁夏非遗传承人:刻刀里的守正创新更有“年味”  中新网银川1月23日电 题:宁夏非遗传承人:刻刀里的守正创新更有“年味
2022-01-24
沧州:8个重大科技专项项目确定 引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为充分发挥科技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中的引领和支撑作用,沧州市确定8个项目为2021年全市重大科技专项项目。这8个重大科技专项项目分别为:
2022-03-19
  中新网海口1月23日电(王子谦 符宇群)海南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陈凤超23日说,2021年海南法院为自贸港建设提供坚强司法保障,全年有效管
2022-01-24
  新华社武汉1月23日电(记者王贤)随着春节假期临近,从广州、深圳等地返回湖北的旅客较多。为此,23日,武汉站、汉口站、襄阳东站、十堰
2022-01-24
  1月22日0—24时,广东省新增本土确诊病例3例和本土无症状感染者1例,均为珠海报告。23日,珠海市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上,珠海市政府副秘
2022-01-24
青海海西州德令哈市发生3.7级地震
  据中国地震台网正式测定,1月23日11时58分在青海海西州德令哈市发生3 7级地震,震源深度9千米,震中位于北纬38 40度,东经97 35度。
2022-01-24
  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颁奖花束已于近期完成交付。与传统的鲜切花不同,这些花束全部采用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海派绒线编结技艺
2022-01-24
  中新网宿迁1月23日电 (刘林 张华东)核酸检测是当下及时发现潜在感染者、阻断疫情传播的有效方法。23日,记者从宿迁市宿豫区警方获悉
2022-01-24
  记者从天津市人社局获悉,从明天(24日)起,天津2022年度第一期积分落户申报工作正式开始,这是新修订的《天津市居住证管理办法》《天津
2022-01-24
  中新社北京1月23日电 (记者 刘亮)记者23日从中国海关总署获悉,2021年,中国海关组织开展“国门绿盾”专项行动,在寄递、旅客携带物
2022-01-24
  记者从天津市疫情防控指挥部获悉,天津疫情第341—360例阳性感染者基本信息公布。  目前,这20例阳性感染者已转运至市定点医院做进一
2022-01-24
“最美基层民警”武文斌:案子破了最管用
  中新网吕梁1月23日电 题:“最美基层民警”武文斌:案子破了最管用  作者 高瑞峰  同事称他为“拼命三郎”。从警14年,武文斌破
2022-01-24
  据“西安发布”消息,截至2022年1月23日,雁塔区长延堡街道近14天内无新增本地病例和聚集性疫情。根据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关于分区分级
2022-01-24
  中新网西宁1月23日电 (记者 孙睿)据青海省地震台网测定,2022年1月23日10点21分(北京时间)在青海省海西州德令哈市(北纬38 44度,东经
2022-01-24
江西南昌:市民赏年画迎新年 书法家挥毫送春联
  (新春见闻)江西南昌:市民赏年画迎新年 书法家挥毫送春联  1月23日,“赏年画过大年”新年画作品联展江西南昌站活动在江西省文化馆
2022-01-24
  中新网成都1月23日电 (祝欢)成都市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23日在成都举行,成都市中级人民法院院长郭彦与成都市人民检察院检
2022-01-24
列车临时停车3分钟救旅客
  (新春见闻)列车临时停车3分钟救旅客  中新网广州1月23日电 (郭军 黄伟伟)“车长,车长,4号车厢有位旅客腹涨难忍,身体不舒服”…
2022-01-24
女子背负命案潜逃24年 因涉疫人员核查落网
  中新网湖州1月23日电(施紫楠 徐盛煜 赵学良)1998年7月,犯罪嫌疑人杜某因家庭琐事,用菜刀将自己的弟媳砍伤致死。案发后,她从老家河
2022-01-24
广东“00后”雄狮少年锤炼功夫迎新春
  (新春见闻)广东“00后”雄狮少年锤炼功夫迎新春  中新社广州1月23日电 题:广东“00后”雄狮少年锤炼功夫迎新春  作者 孙秋霞 
2022-01-24
05-20 中国旅游日!河北创新发展“旅游+” 打造“京畿福地 乐享河北”品牌
中国旅游日!河北创新发展“旅游+” 打造“京畿福地 乐享河北”品牌
5月19日是第12个中国旅游日。今年中国旅游日主题为感悟中华文化,享受美好旅程。河北内环京津,外环渤海,携太行燕山之威,挟畿辅拱卫之要 [详细]
05-20 西湖游船“国潮宋风”特色夜游上线 体验穿越宋风豪华画舫之旅
西湖游船“国潮宋风”特色夜游上线 体验穿越宋风豪华画舫之旅
西湖之胜,晴湖不如雨湖,雨湖不如夜西湖。想要一边沐着晚风,一边乘坐游船感受西湖夜色的别样美景吗?那就来体验一把穿越宋风的豪华画舫之 [详细]
05-20 杭州:露营成今年最大热点 “城市露营”模式受年轻人追捧
杭州:露营成今年最大热点 “城市露营”模式受年轻人追捧
一顶帐篷、一副桌椅、一张地垫,寻个湖畔草坪,就能体验时下最热的旅行方式——露营。五一假期,杭州灵山景区铜鉴湖九曲梅韵和海棠融春两块 [详细]
03-19 2022岳阳国际旅游节开幕 特色农产品展销等系列活动目不暇接
2022岳阳国际旅游节开幕 特色农产品展销等系列活动目不暇接
今天,天下洞庭岳阳市君山区第九届良心堡油菜花节暨2022岳阳国际旅游节开幕,菊红、粉红、水红、桃红、紫色、白色等七色组成的4万亩花海在 [详细]
03-19 2022年郴州计划重点推进文旅项目101个 总投资354亿元
2022年郴州计划重点推进文旅项目101个 总投资354亿元
3月16日,我市举行全市文旅项目和城市大提质大融城项目集中开工仪式,市委书记吴巨培宣布项目开工。郴州嘉合欢乐世界、仙福路工地清风徐来 [详细]
03-19 宿州泗县深入推进文旅融合发展 擦亮城市品牌
宿州泗县深入推进文旅融合发展 擦亮城市品牌
近年来,泗县以争创安徽省文化旅游名县为目标,深入推进文旅融合发展,努力擦亮水韵泗州 运河名城城市品牌,全县文化旅游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详细]
03-19 淡季不忘引流 京郊民宿市场有望迎来回暖
淡季不忘引流 京郊民宿市场有望迎来回暖
旅游淡季中的京郊民宿有望成为市场中最先复苏的板块。3月17日,北京商报记者调查发现,虽然正值旅游淡季,且受疫情变化的影响,不过各家民 [详细]